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二十一章 四夷僧院堪卧虎 三韩故事起柳花  (第3/17页)
信众,恰逢其时,出于礼貌,这是不能不听的啊。    两个人寻了蒲团坐下,却没看见李神俊,只能装模做样的听婆罗门大师讲蜚驮。    庆云听了片刻,你还别说,这蜚驮可并不都是枯燥的经文,    讲的都是史诗一般的上古往事,倒是别有乐趣。    当然,这些故事都是以戎州,也就是现在的身毒为中心展开的。    用婆罗门大师的话说,身毒是华夏人对他们的蔑称,信众一般称为天竺。    两词同源,只是音译各有褒贬。    天竺人以戎州须弥山为中心,分天下四州。    东望大国,西通商路,北临崇山,南有乔木。    当然,后世翻成东胜神州,西牛贺州,北俱芦州,南赡部州,也不失为一种半意译半音译的说法。    这东胜神州乃是依昆仑赤县神州之例,翻译得倒也确切。    蜚驮古谕,上古之初,神我的祭品化为万物,    口化婆罗门,代表智慧,传递神谕,就相当于中原士族公卿高高在上;    手化刹帝利,主征伐,握权柄,如将佐百僚;    腿化吠舍,皆地主豪商,如华夏寒门;    脚化首陀罗,例为蚁民;    至于不入籍者,为奴为仆,那都是不由自主的贱民。    这些士庶之别,阶级之分,其实在魏晋时期的中国也是非常严格的,所以中原信众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