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二十六章 非民用  (第4/8页)
。    身子冷,心也冷。    陈恪说:“这个消息让王圆箓异常心痛,起码在他坚守藏经洞的七年间,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,以至于斯坦因第二次来到莫高窟时,他甚至后悔当初没把经书全部卖出。”    作为一名古董掮客,萧侃可以不了解前情,但对流失文物的走向却是一清二楚。    例如斯坦因拿走的绢画,大部分都捐给了大英博物馆,其余的留在东印度公司,现存于印度国家博物馆,而伯希和拿走的六千件则分别藏于法国国立图书馆、卢浮宫以及吉美博物馆。    由此看来,王道士后来允许华尔纳偷盗壁画与佛像,大抵也有这些说不清、道不明的复杂原因。    更像是对一个时代无情的嘲讽。    故事让人唏嘘,可唏嘘过后,问题依旧存在。    林寻白不客气地问:“说了这么多,和你手里的东西又有什么关系?”    陈恪眈了他一眼,“那些抽拿佛经的百姓,有一些是敦煌本地人,知道不能把经书当废纸对待,于是他们把佛经当‘药’,若是家中有人生病,就撕下一页烧成灰,再冲水服下。”    萧侃瞬间明了。    “因为是‘药’,所以存放了很久?”    “是的,到了四十年代,有些人家还存着这些手抄经,当时我的曾外祖来敦煌游历,无意间发现后,便一并买走了。”    陈恪的话中包含了两个关键,第一是四十年代尚未建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